太平人寿

揭秘个人信息被泄露的真相

您是否接到过陌生来电直呼您的名字?

您是否遇到过自己的小孩刚刚上学、就有教育机构联系您?

……

那么,我们的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呢?下面将信息泄露的集中途径给大家分享一下,希望大家做好预防:

通过木马病毒窃取信息

    在所有作案手段中,手机木马短信已成为不法分子惯用的诈骗方式。他们把自己伪装成学校老师、同学甚至小三的身份,通过伪基站向周围的手机用户发送木马短信,用户只要一点击短信链接,各种网银账号、密码、短信验证码都将被木马盗取,并转发到犯罪分子手中。另外,钓鱼网站也是不法分子窃取用户信息的一个惯用手段。钓鱼网站的域名和页面都和正常网站非常相似,不法分子通常会模仿银行或者电信运营商的官方网站,诱导用户在钓鱼网站上输入个人信息。

建议:陌生短信、微信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开。

 

通过网站漏洞窃取信息

各大网站因网络漏洞而被不法分子利用,导致大量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新闻屡见报端。

数据显示,2015年某安全平台收录了1410个可能造成网站上的个人信息泄露的漏洞,涉及网站1282个,可能泄露的个人信息量高达55.3亿条,这一数字较2014年的23.6亿条翻了一倍之多。

2018年初,一款针对安卓系统的“应用克隆”漏洞被披露。

2018年1月9日,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(简称CNVD)发布安全公告,将该漏洞综合评级为“高危”。攻击者利用该漏洞,可远程获取用户手机应用数据、照片、文档等敏感数据,还可窃取用户登录凭证,在受害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,完全控制App用户账号。

建议:及时更新安全防范软件,定时进行安全扫描。

 

免费WIFI和二维码暗藏“黑手”

手机与WiFi组合套装在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,也因为此,免费WiFi成了隐私泄露的重灾区。数据显示,腾讯手机管家用户每天有超过2亿次WiFi连接,其中每天约有60万次连接了风险WiFi。一旦连接诈骗WiFi,你的网银和支付账号、密码等各类信息,可能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不法分子盗取了,基本路径参照上图。此外,恶意二维码也是不法分子的手段之一。用户扫描恶意二维码,相当于点击了一个带有木马病毒的短信链接,手机将被植入木马病毒。而据调查数据显示,在7-19岁的青少年中,“经常扫二维码,不考虑是否安全”的比例高达40.3%。

建议:免费WIFI谨慎使用。

 

登入密码过于简单易破解

一码通用虽简单省事又好记,但其中安全隐患重重。当不法分子盗取或破解了你的某个账户后,将会把相应数据在其它网站或账户上进行尝试登陆,专业术语叫“撞库”。比方说,获取了你的银行账户,再在支付宝账户尝试登录,触发“多米诺骨牌效应”。数据显示,我国75.93%的网民存在多帐号使用同一密码的问题,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这一比例高达82.39%。

建议:设置密码莫图省事。